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蜀山镇世地仙 > 第230章 撤茶换酒论道评玄(第11页)

第230章 撤茶换酒论道评玄(第11页)

“还是道友洒脱。”

这时,烈酒下肚,程心瞻狂态初显,又说,

“道友听着显生分,道长直接喊我云来就是。”

酩酊散人从善如流,

“云来,那你也莫再喊道长,直呼酩酊就是。”

程心瞻故作矜持,却道,

“道长年长我,直呼我名无妨,我直呼道长名号怕是有所不妥。”

酩酊散人看出了程心瞻的故作矜持,也自认为摸清了程心瞻的性子,他不以为意,反而更觉亲切,大笑道,

“美酒忘年,还分什么长幼?”

程心瞻笑道,

“那便恭敬不如从命。”

酩酊散人点头,这才回到正题,

“真君何许人也?姓赵名昱,道号高明,累加显应侯、蜀主圣侯、赤城灵王、广惠真君。

“真君蜀地峨眉人,隋时降生,疑为神人真仙转世,自小身怀神通,幼时便以孝慈仁厚、神功济世扬名。隋帝闻其道高德贤,入蜀拜谒,真君隐而不见。

“真君年少时已经功参造化,常在峨眉、青城两山往来,隐世修行,采药炼丹。也就是在那时,结识了在青城山下都江堰灌口修行的二郎显圣真君,被显圣真君所赏,引为忘年兄弟。”

“隋朝末年,蜀地孽蛟作祟,妖魔四起,《巴蜀搜神广记》里说,当时真君在峨眉山采药,听得山下哭声震天,心有不忍,随即舍了药篓,提剑下山,救民于水火。书中有真君作《入世歌》为证:

采药霄琼云满襟,

忽闻山下有哀音。

玄机不在丹炉里,

且负青芒渡世辛!”

吟罢了诗,酩酊散人又满饮一杯,这才继续道,

“《广记》曰:真君下峨眉,首入嘉州,涉岷江,仗剑没水。须臾,天地晦冥,江水丰隆,作殷雷响。少顷,蛟首浮波,不计其数,岷江赤,害遂除。是时,州人顶戴,拜为神真上人。真君时甫二十六岁。

“自此后,每遇巴蜀水涨,民众均可见赵真君手提长剑,与其徒众随从现于峨眉云雾之中,则水位立降,世尊:「峨眉剑仙」。”

程心瞻听的心神激荡,同样将杯中烈酒一饮而尽,叹道,

“修行者当如是也!”

酩酊散人听闻此言,不由会心一笑,看来天下隐士都一样,在选择遁世之前都曾心怀大志,只是自己是因为师门倾覆而避世,眼前这位小友又是为何呢?

不过涉及个人私密,酩酊散人自然不会去问,而是接着说,

“赵真君舍丹提剑,言明大道玄机不在山上,而在渡世之举中,这便是蜀中玄门「玄」之一字的源头。赵真君在峨眉、青城之上都有建庐修行,均曾留书收徒,这便是蜀中峨嵋派、青城派的法脉源头,所以峨眉青城实乃同祖同源。

“在这其中,又因为青城山临近都江堰,可以俯视灌口,而后者又是二郎显圣真君的道场,赵真君守礼尊兄,所以偶居青城,常居峨眉,于是门下弟子自然就是峨眉者众,青城者寡。

“所以时至今日,蜀中称玄不称道,玄门以峨眉青城为尊,又以峨眉为首尊,如此种种,皆源自赵真君一人。”

程心瞻缓缓点头,只觉获益匪浅,道了一声,

“原来如此。”

不过说到此处,酩酊散人又是话锋一转,语出不屑,说道,

“真君慈悲心肠,雷霆手段,不过他老人家所传峨眉一系,却是只习得了雷霆手段,忘了祖师的慈悲心肠!至于真君留下来的道法,峨眉也只学到了剑典,余者,尽数被束之高阁了!”

程心瞻神色一动,再给酩酊散人斟满了酒,问道,

“何出此言?”

酩酊散人拿起酒杯,冷笑两声,

“呵,玄机本从道中来,因时而变,民苦则入世,太平则避世,如此浅显的道理峨眉却不懂,反而以真君法脉正统自居,屡屡插手峨眉山外事,好似个蜀中土皇帝!

“近百年来,他峨眉更是矫命称制,妄解玄意,以玄代道,引发玄道对立,把蜀中玄门的名声败了个干干净净净,实在是鼠目寸光之辈!厚颜无耻之徒!”

本章完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