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为啥不信我是重生者 > 第五百九十九章 急需再次转型的五溪(第3页)

第五百九十九章 急需再次转型的五溪(第3页)

“是的。”七溪方面代表点头,“其中银行贷款占63亿,其余为供应商欠款及民间借贷。”

“那请问,近三年的研发投入是多少?”

“约19亿元。”

施正荣冷笑一声:“可据我们掌握的信息,叶开集团在过去两年几乎没有申请新的专利,研发人员流失率超过40%。一个投入近十亿的企业,产出几乎为零,这合理吗?”

现场一片沉默。

这时,叶开推门而入。他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牛仔裤,与周围西装革履的人群格格不入。但他一进来,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聚焦在他身上。

“抱歉,路上堵车。”叶开淡淡说道,径直走到主位坐下。

施正荣眯起眼睛。眼前这个年轻人,就是传说中的叶开?那个据说靠炒股赚了第一桶金、又莫名其妙掌控了【佳开科创】的年轻人?他看上去太年轻了,也太平静了。

“叶先生,”副市长试图缓和气氛,“这位是尚德集团的施总,这次调研团的负责人。”

叶开点点头:“久仰。不过我想先问一句??你们带来的审计团队,带齐了穿透式查账的权限了吗?”

这句话一出,全场皆惊。

穿透式查账,意味着不仅要查母公司账目,还要追溯所有子公司、关联公司、甚至个人账户的资金流向。这通常是用于调查重大财务舞弊的手法,极为耗时且敏感。

“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施正荣沉声问。

“意思很简单,”叶开站起身,走到投影幕前,打开自己带来的U盘,“如果你们只想看粉饰过的报表,那今天就可以回去了。但如果想真正救活这家公司,就得看清它到底烂到了哪一层。”

屏幕上缓缓展开一张庞大的股权结构图,层层嵌套,涉及三十多家壳公司,遍布海南、深圳、新加坡。

“这是我花了一个月时间,从工商、税务、银行流水里扒出来的‘隐形债务网络’。”叶开指着其中一条红线,“这笔23亿元的‘设备采购款’,实际上流入了张明山妻子名下的离岸公司,设备从未交付。而这笔所谓的‘技术转让费’,根本没有任何技术文档支撑。”

会议室鸦雀无声。

施正荣的脸色变了。他原以为这只是一次常规尽调,顶多发现些会计瑕疵,没想到竟牵扯出如此系统的资产掏空行为。

“你……怎么会有这些资料?”他终于开口。

“因为我重生过。”叶开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,随即补充,“或者说,我掌握了某些未来才会公开的信息。”

没人笑。因为在场的人都看得出来,这些数据太过详实,不可能凭空捏造。

“而且,”叶开继续道,“真正的核心技术??第四代钙钛矿光伏材料的实验室样本,不在这里,而在滨海我新建的实验室里。张明山带走的只是皮毛,真正的突破,是我重新做出来的。”

施正荣猛地抬头:“你说什么?”

“我说,我可以证明,叶开集团的技术不仅没落伍,反而领先全球至少三年。”

他拿出一个密封盒,里面是一块薄如纸片的黑色晶片。

“这是最新一代柔性光伏膜,转化效率达到31。7%,弱光环境下仍能稳定发电。我已经把它用在了滨海工厂的屋顶上,每天自发电量超出预期40%。”

技术专家冲上前接过样品,双手都在颤抖。他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??一旦量产,传统晶硅太阳能将彻底被淘汰。

“你为什么要帮我们?”施正荣终于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。

叶开看着他,眼神清澈而坚定:“因为这家企业,本该是我的。而现在,我想亲手把它救回来。”

会议持续到深夜。最终,尚德团队决定延长调研期,并请求国资委特批专项审计组进驻。七溪方面被迫交出全部原始凭证,一场针对叶开集团的“刮骨疗毒”正式开始。

三天后,初步审计结果出炉:实际负债高达152亿元,其中64亿元为隐性债务;但同时,确认存在三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专利,估值不低于200亿。更重要的是,随着叶开提供的新材料投产,预计五年内可实现年营收超千亿。

消息传回京城,高层震动。孙副秘书长连夜召开闭门会议,最终拍板:由【佳开科创】牵头,联合国投、社保基金组成战略重组联盟,注资三百亿,全面接管叶开集团。

签约当天,阳光明媚。叶开站在重建中的厂房前,望着工人们重新架设生产线的身影,耳边响起系统提示音:

【主线任务“拯救叶开集团”进度:98%】

【距离彻底掌控企业控制权,仅剩最后一步】

他笑了笑,掏出手机,给凌若虚发了条消息:「这次,我信你一次。但下次,别再把我当小黄毛儿了。」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