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黎民报社 > 线索(第1页)

线索(第1页)

正如陈暄所说,孟允抒一行人赶至柳玉成家却扑了个空,破门而入后并未获得更多线索。面对许昭的询问,柳玉成的左邻右舍也只是摇头,言说不知他身在何处。

几人无功而返,于是孟允抒和许昭按照起初的计划分头行动,各自打探柳玉成的踪迹。

孟允抒坐在办公室内,推开桌上堆积如山的纸张,腾出一小块空地将胳膊搭上去,端详着今日将要发行的小报。

她翻过几张纸,在看到那张带着画像的寻人启事时,动作随之一顿。

报社已经连续两日刊登有偿寻找柳玉成的消息,她也陆续收集了些线索,但大部分情报的真实性不敢恭维。

许昭那边的调查也还没有眉目。

今日已经是第三天,距离任务截止期限仅剩四日,但事情依然没有半分进展。

孟允抒盯着画像上的人物陷入沉思。根据潘掌柜和陈暄的描述,柳玉成相貌清俊,打扮简朴,气质内敛儒雅,前几日她和许昭前往他家也发现,柳玉成的住处可用“家徒四壁”来形容。

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,都难以让人将他与蓄意谋杀的罪名联系在一起,柳玉成也并不像是有手眼通天的本事。

孟允抒重新梳理这桩案件以及他们掌握的信息,当下他们最欠缺的是确切的证据。

许昭先前曾提出此案的几个疑点,但凭它们及陈暄、潘掌柜的证词,目前还不足以直接给任何人定罪。

“孟社长,有人找您,说是有关于柳玉成的线索。”

排云的笑声打断了孟允抒的思考,她点头道:“请他进来。”

随着排云作出邀请的动作,门口赫然出现一张熟悉的面庞。

“孟社长日理万机,我贸然打扰,实在抱歉。”

“睿言?”孟允抒对他的突然到访有些意外,起身请他坐下问,“这会辰时未过,你是怎么溜出来的?”

“今日我清闲无事,点了卯之后就没人管我,我便寻了个机会跑出官府。”萧睿言不慌不忙地端杯抿了一口,赞叹道,“孟社长这里的茶果真不俗。”

萧睿言算是报社的兼职探官,平日里的朝堂新闻多半来自于他,孟允抒也经常能在官府散值之前见到他的身影。

只是今日萧睿言一大早就来报社,这还是头一回。

孟允抒言归正传:“方才你说有柳玉成的线索?”

“正是。”萧睿言见孟允抒桌上正巧搁着那则寻人启事,他顺手将小报拿过来笑道,“我若是提供线索,孟社长可要兑现诺言,为我支付报酬。”

“那是自然。”孟允抒转而问道,“但你为何不直接将线索告诉许郎?”

她和许昭分别发布告示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推广这则信息,朝廷内部的消息流通显然比他们的小报更快,她不明白萧睿言为什么要舍近求远。

“就我知道的信息而言,柳玉成的事恐怕是拔出萝卜带出泥。我是想凭借情报获利,却不愿引火上身。”萧睿言回答,“官员间利益纠葛错综复杂,若我向许大人提供线索,难保不会走漏风声。”

相比之下,孟允抒接待的访客鱼龙混杂,为萧睿言提供了浑水摸鱼的良好机会。

孟允抒从萧睿言的话中听得出,他掌握着一个重要线索。她站起身请萧谨言去隔壁:“我们换个地方说话。”

中庭里那个最小的房屋就是会客间,与线人密谈、读者来访等活动都会在此进行。

孟允抒与萧睿言重新落座,他再次扫了眼柳玉成的画像,直入正题道:“我不知柳玉成身在何处,但我上次见到他时,他用的并非这个姓名。”

萧睿言放下手中的小报,坐直了身子。

“两个月前我参加会试,他曾在我之前排队入场。他衣着简朴,身形清瘦,但身上背的包袱却是崭新的,用的也是上等布料,因而我多留意了他几眼。当时他向考官所报的名号是‘方知瑜’。”

方知瑜是方家的二公子,在权贵富户多如牛毛的京城,方家虽不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大族,但也算是有几分名气的富商。

尽管十分震惊,孟允抒依然压低声音问:“你是说,柳玉成是冒名顶替方知瑜前去应试?”

科举舞弊是重罪,更何况他参加的还是科举中的高级考试,这简直就是在皇上眼皮子底下顶风作案。

萧睿言笑笑,将自己从这件事中择了个干净:“我可从没说过这样的话,只是将我所知道的情况如实相告,具体如何决断还要看孟社长和许大人。”

孟允抒早就摸清了萧睿言“不粘锅”的特性,满口答应着请他继续讲下去。

“会试结束后,方知瑜排名第九,但殿试那日我却不曾见过他。”萧睿言指指柳玉成的画像,“是另一个‘方知瑜’来参加的考试。”

萧睿言的话意味深长,他明里暗里地提醒孟允抒,这件事一定暗藏玄机。

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,在这一步可没有哪个不要命的敢去替考。这次来应试的应当是方知瑜本人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