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此次审阅考生考卷,烦劳几位大人了。”
“陛下若是有旨,下官定尽快告知。”
语罢。
李景隆将前十名考生的考卷封存后,便径直朝门外走去。
片刻功夫。
当看完李景隆带来的试卷后,朱标咂吧咂吧嘴,当即说道。
“命高启等人依照此次文试,给中榜学子拟出个名次出来。”
“陛下,还有殿试。。。。。”
“殿试不过走过过场。”面对李景隆的提醒,朱标语气随意,淡淡说道。“若论辞藻华丽,文风蔚然,朕不及这些学子。”
“殿试之上,朕也不能考究这些学子为政之道。”
“姑且让高启等人暂拟个名次出来,殿试过后朕简单修改,便也定为此次科举榜单。”
“是。”
“只是。。。。。”
想到方才高启还在想同自己打赌,赌朱标会定章横、杨士奇谁人为状元。
李景隆略微沉吟,看向朱标道。
“陛下明鉴,自古文无第一,一甲前三名无论定为谁,怕都有失偏颇。”
“臣以为,一甲前三名当由陛下钦点,二甲、三甲名单交予臣等拟定,陛下再点其魁首。”
“准了。”
朱标说着,目光也不由落在章横、杨士奇二人的考卷之上。
杨士奇何许人也,朱标自然也是知道的。
原本是洪武二十二年的进士。
或许是因为大明提前开办科举,所以眼下十七岁的杨士奇,十五岁的解缙都提早出现在科举考场。
而且!
这杨士奇也是个能臣,正因其之能,历经数朝,后世甚至有人将他视作正统年间的权臣。
不过朱标对这个杨士奇还是有几分期待的。
至于章横,朱标却没有听说过明初有哪位能臣名叫章横。
想来也对,科举千年,状元数百。
并非所有状元都乃是治国能臣。
“此次状元暂定章横,杨士奇次之。”
“殿试过后,酌情调整。”
“是。”李景隆拱手刚要离开,可又想到了什么,忙再次冲朱标禀告道:“陛下,那解缙。。。。。”
“解缙文试考卷如何?”
“回陛下,虽也中榜,却在二甲之流。”
“是否将其拔为一甲。。。。。”
“不必!”朱标当即说道,“高夫子等人既将其定为二甲,那朕便没有带头徇私的道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