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如今锦衣卫的权势已然极大,不经发司,逮捕官员。”
“所陈所奏,直达天听。”
“锦衣卫更是天子亲属。”
“这样的权力机构,皇帝用来自是顺手,甚至足可令天子上瘾!”
“所以朕若不加以约束,后世君王是否会愈发倚重锦衣卫,给其更大的权势?”
天子原本高高在上,仅从官员奏报了解天下事。
而锦衣卫直属天子,遍布全境。将境内包括民生、官员动向,但凡皇帝想要知道的,哪怕细枝末节都能尽数禀报。
试问。
谁能抗拒的了如此全知的诱惑?
倘若老朱还在,自己坐在龙椅上的时候,不对锦衣卫的权利有所约束。
将来的大明帝王又怎会平白无故,约束自己的皇权?
就算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的权力越来越大,哪怕是到了祸乱朝堂,为祸民间的地步。
纵然朝中还有不怕死的直臣向皇帝进言约束,届时皇帝也可以太祖太宗之法不可轻废的名义,将那些直臣的嘴给彻底堵死。
身为皇帝,朱标如此做也不是想要制约皇权。
相反!
朱标如此做,恰是为了保护大明今后的皇帝。
原本历史上,朱元璋甚至以特务机构治国,必将遭到反噬。于是乎便在晚年废除锦衣卫,将审理案件之权重新交还给三法司。
然而朱棣得位之后,不仅重设了锦衣卫,并且增设东厂。
其后宣宗朱瞻基废除朱元璋先前定下的“宫人不得识字”的铁律,并准内宫宦官进入东厂。
再然后。
宪宗增设西厂,大明的特务机构彻底丰满。
于嘉靖之时,因嘉靖“奶兄弟”陆炳担任锦衣卫指挥使的缘故,特务机构的权力达到顶峰。
可就是一支让朝臣、百姓闻之色变的‘天子亲军’,在大明最后之时也不过是一盘散沙。
骆养性等锦衣卫,更是投降李自成。
说白了,类似于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,不过是依附于皇权的鹰犬。
于非常之时,他们的存在很有必要。
可在政治清明的时候,这种特务机构多半只会使官员人心惶惶。
所以朱标也在考虑。
倘若铁铉真能将御史台拔高到与六部持平的地位,其中御史当真能锐意直谏,弹劾朝臣过失。
那削弱锦衣卫的权利,将其并入御史台也未尝不可。
眼下大明审理案件的权利,部分已交还给三法司。除非重大案件,有天子圣谕外,锦衣卫衙门便也不能审理案犯。
加之现如今主管京城护卫的常茂,暂领锦衣卫副使一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