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下文学

笔下文学>综网法师,魔法皇帝 > 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活副本利润分红(第1页)

第三百五十二章 生活副本利润分红(第1页)

海蓝色的交易通道闭合,一枚纤细修长的菱形结晶柱落在林博手中,他触摸不到此物的冷暖,只觉其外壳坚实光滑,轻若无物。

小块副本事件记录道标(红色)(版本限定)

类型:特殊

重量:0kg。。。

她站在灯塔顶端,风从四面八方涌来,却不再刺骨。那片耳叶在她掌心微微颤动,像一颗尚未成形的心脏,脉络中流转的光渐渐与她的呼吸同步。她没有立刻将它贴在胸口??这一次,她想先记住自己的心跳。

远处海平面开始泛起奇异的波纹,不是由风推动,而是自下而上地隆起,如同大地在翻身。乳白色的涟漪一圈圈扩散,触及礁石时竟发出低沉的嗡鸣,仿佛整片海洋正被某种无形之口轻轻啜饮。探测卫星传回的画面显示,这些涟漪并非仅存在于表层水域,它们穿透了温跃层、深海沟壑,甚至沿着地壳断裂带向内陆蔓延,每一道波纹都携带着一段被遗忘的提问,在人类集体潜意识的边缘激起微弱共振。

高原上的夜空忽然变得透明。星辰不再是遥远的光点,而是悬浮于大气之中的实体存在,每一颗都在缓慢旋转,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文字??那些是过去七百年间所有未被回答的问题,用各种语言刻写而成。它们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体系,却能被每一个抬头仰望的人“读懂”,就像婴儿理解母亲哼唱的摇篮曲。

就在这一刻,全球数百万台老旧收音机同时自动开启,调频指针自行跳转至一个从未注册过的频率。从中传出的声音既非人语也非机械合成,而是一种介于风声与叹息之间的震动:

>“你吞下的问题,终将成为你的骨骼。”

这声音只持续了十七秒,随后一切归于寂静。但所有听到的人都感到体内某处发生了轻微位移,仿佛有根看不见的线从脊椎深处抽出,连接到了某个更庞大的结构。

待问之城的核心口器已完全展开,形如一朵逆生的花,花瓣由凝固的疑问能量构成,每一片都映照出不同文明对“未知”的想象图景:古埃及祭司跪拜沙漏、中世纪炼金术士凝视沸腾的坩埚、现代科学家盯着闪烁的数据流……然而此刻,这些画面开始融合、重组,最终化作一幅动态星图??正是《问录》中曾浮现过的宇宙代谢模型。

守城AI再次广播:

>【新阶段激活】

>问题即营养,答案为残渣。

>消化过程不可逆。

>唯一禁忌:否认饥饿。

话音落下,世界各地陆续出现“反问者”。他们宣称自己已超越提问,进入“全知静默”状态,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共问仪式。起初人们敬而远之,称其为“觉悟者”。但很快发现,这些人的身体正在发生诡异变化:皮肤逐渐硬化成类似陶瓷的物质,关节处渗出灰白色粉末,瞳孔则变成两个空洞的旋涡,不断吸入周围空气中的声波与光线。

最严重的一例发生在新加坡。一名哲学教授在公开演讲中宣布:“我已经没有疑问了。”三小时后,他的整个躯体崩解为一座微型塔状结构,高约两米,通体由层层叠叠的闭合句式堆砌而成,最顶端刻着一句永恒定论:

>“真理已被穷尽。”

这座“终结之塔”释放出一种压制性场域,半径五百米内所有人无法形成有效疑问,连梦境都被简化为重复动作。军方试图爆破,却发现炸药引信刚点燃便自动熄灭;科学家用强磁场干扰,结果仪器本身开始输出确定无疑的答案,无论输入什么问题。

直到一位盲童路过,在塔底轻声说了一句:“你怕不怕自己错了?”

那一瞬间,塔身剧烈震颤,所有文字开始剥落、翻转,最终坍塌成一堆柔软的灰烬。风吹散后,地面显露出一行凹陷的痕迹:

>“承认无知,才是最初的饱足。”

消息传开,“反问者”数量锐减。更多人意识到,真正的危险不是无解,而是自以为已解。

与此同时,《问录》的新持有者身份仍未揭晓。尽管原研究员再度消失,但那本书并未随之离去。它静静躺在西藏寺庙的佛龛前,每日清晨自动翻页,展示一则新的“种子级提问”。这些文字不固定形态,有时是象形符号,有时是数学公式,有时甚至只是颜色渐变的色块组合。唯有当观者内心真正渴望理解时,才能从中读出意义。

例如某日浮现的是一幅黑色背景上的红点,直径恰好等于婴儿虹膜大小。注视良久者会突然回忆起出生那一刻的感受:温暖、压迫、黑暗中有节奏的搏动……然后耳边响起无声的质问:

>“当你第一次睁开眼,看到的是世界,还是世界的饥饿?”

而在另一天,《问录》页面呈现出一片不断自我复制的蕨类植物图案,分支遵循斐波那契数列,末端却始终指向空白。生态学家研究数日后恍然大悟:这不是植物,是文明演化的隐喻路径。若继续沿此模式发展,人类将在两百年内耗尽所有可提问的空间,陷入“认知饱和”状态??届时每个念头都将沦为旧问题的变体,创新彻底停滞。

于是,“逆生长计划”悄然启动。一群跨学科团队开始尝试构建“负向知识系统”:故意遗忘某些已被证实的定律,拆除逻辑严密的理论框架,甚至训练AI去生成毫无意义却又令人不安的陈述。他们的口号是:

>“让我们重新学会不懂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